近日,在2022(第二屆)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上,京津地區知名高校、高端智庫的專家學者,以“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創新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”為主題,深入探討碳中和愿景下,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推動京津冀產業轉型升級,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。
統籌推進京津冀產業鏈布局和產業集群優化發展
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,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而言,既是挑戰也是機遇。
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、北京大學首都高端智庫首席專家李國平表示,二十大報告提出,構建優勢互補、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。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實現新突破,就要整合區域創新資源,完善區域創新體系,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。加強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的關鍵是要建立起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銜接,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,培育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。
河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、研究員高智表示,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,整體經濟聯系在強化,跨省要素流動比過去更加順暢。但跟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,京津冀在區域的產業鏈構建、高端要素流動和區域市場一體化方面還有短板和弱項,建議河北與京津形成更加緊密的產業鏈關系,共建一批優勢產業鏈和供應鏈,包括共同打造3至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領域,圍繞京津頭部企業共建專業化配套主題園區,開展京津冀統一大市場試驗示范等。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李善同認為,要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,首先河北必須注重產業轉型升級,用好北京先進的創新資源拓鏈、強鏈。
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提升科技整體水平
二十大報告指出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、戰略性支撐。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、人才是第一資源、創新是第一動力。
近年來,河北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明顯進展,但也存在產業科技產出成果數量規模相對小,創新平臺數量多但作用發揮不突出,綜合創新能力水平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等問題。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田學斌建議,推動京津冀共建科技創新協同體、利益實體聯盟和技術創新中心,打造高能級集成協同創新平臺;加強與京津高校院所、企業等多主體創新聯動和協同攻關合作,盤活京津區域內科技資源核心源頭與創新要素。深化“京津研發”與“河北需求”對接合作關系,探索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轉化的新體系、新路徑、新機制、新模式。
北京作為我國科技創新中心,聚集了大量高端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。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表示,要尊重人才、尊重創造,實施更加積極、更加開放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。企業要從吸引人才向成就人才轉變,給創新創業者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。京津冀區域,更要致力于打造成為創新思想的沃土和創新創造創業者的樂園。
針對京津冀三地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,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建議,加大京津冀在相關領域的協同發展力度,促進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,從而為推動京津冀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、戰略性支撐。同時,加快發展數字經濟,推動京津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加快建立京津冀數字技術協同創新共同體,發揮北京在數字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,賦能河北傳統產業,推動河北產業結構調整,提高先進制造業比重,促進京津冀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